竹林下禪修的男童
不需接生婆的協助,
男嬰自然問世,意謂著:
一生當中,順利達到最高成就……

時為早上10:30,聽到附近寺院傳來準備過堂的打板聲時,母親的肚子有一陣痛感,床上翻轉幾回,強烈地呼吸不久,平順地誕生了男嬰兒(即素旦剌)。母親 把他抱在胸前,說道:「這小孩實在沒讓我疼痛。」父 親與村裡的接生婆健步來到家門口,喘氣未消就聽到了 屋內男嬰兒的啼哭聲。父親隨即入屋關心母子,並且拿筆趕緊記下誕生曰: 1955年4月29日星期五。

是日適逢布薩日,在緬甸這個佛教國家有許多公家 機關、學校、市場、屠宰業都公休;村莊裡的漁夫、農 夫、樵夫也都不幹活,人民紛紛前往寺院裡供養佈施、 聽經聞法、持守淨戒、修學禪法,使得寺院熱鬧非凡, 出家僧更忙於法務。由於當日人潮眾多,因此寺院的出 家僧侶過堂用午餐的時間也稍微提早一些。在這樣的時 空背景下,所誕生的這名男嬰自然也具足了這樣的殊妙 因緣。在此先分析一下,三藏高僧誕生時常有的情景,
及所含攝的瑞相。

出家人過堂用餐時誕生,意謂著:年幼時就能人佛門出家,將會接受世人的供養。

不需接生婆的協助,男嬰自然問世,意謂著: 一生當中,順利達到最高成就,且過程中不需要依靠他人的協助。

母親聽著打板聲而誕生男嬰,意謂著:男嬰的音聲猶如獅子吼,將會傳遍十方。

當日是布薩日,信眾集聚寺院聞法,意謂著:在未來,前來聽他說法的十方信眾將會雲集海會。

按緬甸傳統的說法,凡誕生於星期五的人能言善道、舌粲蓮花。

如今,回顧三藏高僧素旦剌的一生,可發現不少以上列舉的特性,或許有些巧妙的因緣冥冥中已然註定。素旦剌幼時性情軟熟柔和,恬靜少語,且具有高騫不凡的儀態,彷彿擁有透視的眼光,經常觀察人與物,思維著世間的道理。從小備受母親的疼愛,因此遲遲到了兩、三歲才斷奶。在三藏高僧素旦剌的印象中,還殘留著站著吸奶的畫面。三藏高僧素旦剌的記憶力極佳,與其說那是因為自己具有宿世的善緣,倒不如說部分是來自父母的遺傳。

母親早年身逢殖民時期,沒有機緣上學,從小就成為文盲,但求學力強,過目不忘牢記在心,過耳能複誦全部,有極強的記憶力。父親小時候出家多年,飽讀經書及阿毘達摩教法,後來還俗返家,遇見了母親,兩人投緣便成家生下兩男、兩女。素旦剌在家中排行最小。

素旦剌每次看到二姊背著書包去上學,內心很嚮往到學校裡學習,因此五歲就跟隨二姊一起去上學,但須步行一小時,尤其鄉間小路更是不好走。雖然幾經被嫌棄「跟不上腳步」而牽不到二姊的手,只好以小跑步緊跟其後,但只要能 上學,他就心滿意足了。

那間學校,其實是由出家人創辦的寺院附設學校,寺院佛桌下藏有許多書籍,他情不自禁走到那張高大的佛桌前面,個子矮小的他,縱然踮腳伸手,能拿到的佛書也就是《法句經》、《本生譚》、《佛傳》等。圖文並茂的白話文佛書更吸引他一口氣全部讀完。每每回到家後,坐在母親身旁,重述書中的內容與情節,或許這也是鍛鍊記憶 力的方法。有時索性向寺院借書,凡有閒暇時,便 閱讀給母親聽,自此萌起對說法的興趣。

冷風漸起,天氣轉入冬季,村裡的家家戶戶忙 於收割稻米。素旦剌在自家門前堆積的麥稈上面結 跏趺坐,故作說法之態,經常邀請他人前來聽法, 嘴裡雖喃喃自語,卻說不出一句法話,以此自得其 樂。三藏高僧素旦剌如今想起童年,原來自己在六 歲時就有想出家說法的意願。

有一天,素旦剌偶然之中閱讀了一本《唯有智 者才能了悟》。其書全部記述有關「入禪定」興「修神通」的內容,尤其讀到修「水遍」禪法時, 激起了禪修的興趣。或許在累生累世當中,與「水 遍」禪法有相當淵源,否則整本書記述那麼多禪修方法(根據巴利聖典,佛陀教導十遍禪:地遍、水 遍、火遍、風遍、褐遍、黃遍、紅遍、自遍、光明 遍、限定虛空遍),怎麼唯獨對「水遍」禪法特別 嚮往呢?他照著書學習水遍禪修方法,時不時端著一盆水,坐在幽靜的竹林下,眼睛看著盆內之水, 心也同樣專注於盆內之水,數次練習修「水遍」禪 法。三藏高僧素旦剌從小閱讀過的經書,確實影響了他的未來人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