感應的夢境
或許心無難念,胸無牽掛,
因此經常夢到感應之夢,直到
今日,記憶猶存著那個時候的夢境……
在尚未成為三藏高僧之前,不願接見訪客,終日默然禁語,那是棄旦剌在攻讀三藏經書時,對自己的嚴格要求。有幾位同村信徒以抱怨的口氣敘述:「三藏高僧以前念書的時候,我們要拜會他都不容易,就算見到他,也只跟我們說三言兩語就進去書房。」
三藏高僧素旦剌說起他以前念書的過程,承認自己效法《本生譚》的菩薩行儀。日以繼夜,一心一意地投入三藏經典,沉靜的心境猶如夜闌風靜中的那一輪明月。或許心無雜念,胸無牽掛,因此經常夢到感應之夢,直到今日,記憶猶存著那個時候的夢境。
有一晚,睡得正香的時候,耳邊似有一個人清楚地說了一句巴利語: Payatha。直到睡醒都清楚記得這句話,後來自己回想這個巴利辭彙的意思,原來巴利語Payatha的意思是「努力吧」!想必身邊的守護神明以祈使語氣來勸他要「努力」,從此他不敢懈怠。
說到這裡,南傳原始佛教經典裡,對於「作 夢」有何解釋?該不該相 信「夢」呢?我們可以從《增支部注釋》中得知作 夢的原因:
1.四大不調 (巴:Dhātukkhobhato) :身理不調故,夜有作夢。
2.追憶過去 (巴:Anubhūtapubbato) :回憶 過去而夜有作夢。
3.神明指點 (巴:Devatopasaṃhārato) :神 明事先預言而夜有作夢。
4.預先感應 (巴:Pubbanimittato) :由於業 力感招,夢中預先知道善、惡果報。
這次素旦剌的夢境實屬「神明指點」而作夢。爾後的夢境不復像是神明事先預 言,而是屬於「預先感應」 的夢境。
二十歲那一年,即將參 加口試經藏,某一天,亦如 往常一整天深入經藏,夕陽 西墮後晚風吹起,仍舊勤奮 努力背誦經文,不久即聽到 打安板的聲音,方知時至養 息時間,於是回寮就寢。
天空澄霽,大地碧綠, 山光水色憬然赴目,自己怎麼在空中遊蕩?居高臨下, 看到整座城市,人來人往絡 繹不絕,車馬往返繁華熱 鬧,在空中翱翔徘徊兩回, 到了城市北方,從高處陡然 降落而夢中驚醒。
那時候,不把這個夢境放在心上。過了一個半月,為了參加「三藏會考」前往仰光,考場起初設在馬哈希禪修中心。那一次順利通過背誦《經藏》,榮獲「持經藏」頭銜,成為「持一藏高僧」。國家贈送一張返回曼德勒的飛機票。第一次搭乘飛機,即將抵達曼德勒市,空中看到的情景與前一個半月時的夢境完全一樣,就在飛機上,如何不讓素旦剌為之心驚呢?渾身禁不住瞬間豎起了雞皮疙瘩。
下了飛機,有七十五輛的車隊早已經等候著他,且讓他坐在第一輛車的車頭。所有車隊沿途魚貫而行,繞境整個城市。當地的善男信女都在道路兩旁等候著「持一藏高僧」的到來。路途中許多信眾競相獻花,蜂擁祝賀。那只是獲得「持經藏」的頭銜而已, 緬甸政府卻是如此為他隆重地慶祝,全國人民愛惜僧才由此可見。
繞境活動漸入尾聲,整個遊車隊停止的位置恰巧是城市北區,突然想起夢境,從高處陡然降落下來的位置,不就是現在下車的位置嗎?果不其然,終於明白那些夢境並非虛幻不實。先前的夢境符合了以後所發生的事跡,諸如此夢,屬於經文中所說的「預先感應」夢境。
又有一晚,他在室外邊走邊背誦經文,突然從後面好像有一道月光斜照過來,自己的身影因而映在地 上,但是地上的身影怎麼突然變長了呢?不經意轉頭 看天空,竟然是好大一輪白光,而非一輪月亮,從他 的頭上迅速掠過去,轉眼即消失不見,未留下任何痕 跡。外星人出沒?還是神明顯神通?總之不是作夢, 那是現實生活中清楚看到的現象。莫非人的心越是沉 寂,越能看到別人看不到的特殊跡象?三藏高僧素旦 剌迄今對此仍百思不得其解。
自從二十歲即獲「持經藏」頭銜以後,再過二十 八年才通過所有巴利三藏會考。最後一次的考試結 束,即將放榜的前一天晚上,夢見三座塔出現在虛空 中。次日早上,成績放榜―尊者東達拉榮獲「三藏 法庫」頭銜,正式成為「緬甸第十位三藏高僧」。夢 境的三塔出現在空中,代表著「金榜題名三藏頭 銜」。這樣的夢也屬於「預先感應」夢境。
所以原始佛教還是接受夢境有真實的一面。除了 佛陀及阿羅漢夜無作夢以外,其餘的「有學者」、「凡夫」難免夜有作夢。三藏高僧素旦剌作夢也不足 為奇。